Latest posts by Jack CHiu (see all)
- ﹝電子報﹞競爭者的性格與川普當選|FIRE生活提案→手羽先通信 - 2024-11-18
- ﹝電子報﹞ 放慢腳步是必要的 - 2024-11-04
- ﹝電子報﹞ 紀錄的一點想法 - 2024-10-28
“對不喜歡吃的食物會擺出難吃的表情,有點像嘔吐一樣,也是演化過程中,吃到不對的食物要馬上吐出來,免得被毒死。-Tom Vanderbilt《品味選擇題》“
品味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養成的?這一直以來是一道懸疑的謎題。在品味選擇題,這本帶有科學和哲學的書,透過各種不同的研究和作者親身參加各種跟品味有關的活動、博覽會及訪談專家大師,最後,得到一個簡單的答案「人類天生沒有品味可言,跟一般來動物一樣,品味都是「後天習得的」。
品味選擇題,從美食、流行、電影、藝術、美感的角度告訴你,什麼是品味?
對吃的喜好
對於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因文化、家庭所影響。例如:台灣南部的食物偏甜,北部食物因爲現代人養生觀念之下,漸漸變得無味,但又很喜歡喝飲料。
我不是ㄧ個偏食的人,所以不太懂偏食的感覺,有人超級怕香菜的味道,有人對巧克力過敏(真的!)對於吃也不會有特別的偏好,但經過訓練你會食物有獨特的品味,知道美味的感覺是什麼?什麼是調味料調出來的味道。
甜食我想很少人能夠抗拒,尤其是甜度跟天然水果的甜度相仿時,特別難以拒絕。可能你會反駁我不吃甜食,但那是也後天訓練的,我們天生就喜歡吃甜食。小孩子對於糖果常常無法克制,一直吃糖的結果就是很容易蛀牙。除非父母非常嚴厲的管制,不然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吃甜食。為什麼小孩子或是我們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控制自我,才能不吃甜食,不喝飲料?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遠古時期的製人過著是採集的生活,鮮少有機會可以吃到甜的食物,所以當發現有一顆果樹時,就會站在樹下一直吃水果,一直吃到肚子快撐爆。*遠古時期的老祖先就將這個演化上的兢爭優勢流傳下來,塑造成今日甜點有千百種甚至是萬種以上的變化。
鏡子照出的自己與內心的自己
我們希望在別人眼前是什麼樣子?但那個樣子是內心裡的那個自己嗎?在網路上匿名的方式留言,常常是肆無忌憚毒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冠上了真名,可能就不會那麼猖狂。
在額頭上用手畫一個Q,你的Q是寫給自己看還是寫給別人看?就看Q的尾巴是左邊還右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心理學測驗,會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潛意識裡你是否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是否擅長說謊,就看你寫的Q尾巴朝哪邊。
可以看Richard Wiseman教授的心理學實驗影片
人們對於電影的喜好,常常流露出關鍵訊息,我們可能會有檯面上的形象和檯面下的形象。某些表現出來非常有藝術涵養的人(我不是說文青都是這樣),檯面上會讓人感覺他偏好看非主流的電影,對於藝術方面劇情的電影,會有著長篇大論的評論,讓自己變成專家一樣。實際上,私底下花最多時間看的電影就是一般爽片,超強卡司演出。非主流的電影很常只是看過一次,或是沒看完。
“現在不是你說你喜歡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Tom Vanderbilt《品味選擇題》”
穿著也是表達一個人對品味的偏好,到底衣服試穿給自己看?還是穿給別人看?時尚是一種特別的現象,當某種風格的時尚穿著,隨著公眾人物/上層階級將流行渲染開來,傳染到一般社會大眾,公眾人物/上層階級就會迅速再擁抱新的品味。
儘管每個人都想展現出自己的穿著風格和格調,但在流行趨勢這一塊,人們一部分又會跟隨著流行前進,這似乎是一種人類社會化的過程。
藝術的眼光
藝術常常讓人看不懂,彷彿是一種特別的文化,只存在某個群體裡面。在群體外的人看不懂,便嘲笑藝術。群體內的人覺得看不懂藝術的人,沒有文化。藝術對於人類來說,只是創作過程把情緒發揮在藝術品上,關鍵在於觀賞藝術的人,能不能察覺藝術家在創作時的情感?畢竟藝術就是一種抽象的表達。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拿黑膠唱片的例子來說,當全部的人都在聽黑膠唱片的年代,對於那個年代的人而言,黑膠唱片不過就是聽音樂的商品。直到現代黑膠唱片的技術快要絕跡了,又湧出一批搜集黑膠唱片的愛好者,認為用黑膠唱片聽音樂會有種獨特的音質,比較動人感受比較好,其實這只是展現個人身份認同的方式。藝術不就是如此?展現一種個人身份的認同?
什麼叫做美感?
美感是每一位視覺工作者追求的,人類雖然對藝術或喜歡會有獨特的品味。但美感似乎是天生的,我們似乎知道什麼是美的事物,美女或帥哥該長什麼樣子是美的。小男生對美麗的大姊姊會很害羞,小女生對於帥氣的大哥哥會圍著他跑來跑去。似乎美感,是與生俱來的。
“你可能會喜歡你看到的東西,也有可能只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經常用感官來詮釋這個世界。-Tom Vanderbilt《品味選擇題》”
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每個人對於伴侶的挑選,其實都有某種偏好。這是主觀的過程,對於戀人眼裡的他來說是美的、帥的,但別人卻不見得這麼認為。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至於美感是主觀的認為美?還是客觀的?美感該如何評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對美的標準不同。美感應該是追求最能迎合大眾喜好的範圍之內,才叫做美,一點點脫離主流的流行,卻能夠被大眾接受的感覺。
無論如何,我們眼睛從出生就開始,接受訓練,視覺會在大腦內變成自動記憶,看到過於新奇的事物,會無法接受,覺得很醜。例如:歐美曾經流行過的搖滾龐克頭,就不是每個人能夠接受的髮型。但若由名人/公眾人物帶頭引領這個潮流呢?我們是否能夠不追隨大眾流行?這又是一道難解的議題,因為模仿是人類的天性,應該說是智人的天性。看小孩子有多愛模仿爸媽在幹嘛就知道了。
品味既客觀又主觀
“喜歡是種學習。生來就有的品味非常少。我們認為是「自然」的偏好,其實經常是一種文 化,只是被生活規律的外衣給包裹住了。-Tom Vanderbilt《品味選擇題》”
若我們出生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部落裡面非常流行的髮型,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帥氣或美的造型,但對於我們這些外來者是很難接受的。
生活在21世界,我們接受西洋文化的影響,跟著名人的潮流,深邃的雙眼皮、尖尖的下巴、高挺的鼻子,但你能想像在一百年前,中國留學生到國外接受到的文化衝擊嗎?
品味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來自於文化的影響。接著是來自於父母,父母若是很有品味,相信子女也會在成長過程中模仿父母的品味,反之亦然。
總結而言:
究竟如何衡量品味和喜好,新奇與熟悉、一致與獨特、簡單與複雜,這三種比對組合,以及組合之間的比例,對於解釋我們的品味及喜好,非常有效用。
資料來源:
1. 品味選擇題:隱藏在Netflix、Spotify播放列表、亞馬遜評分中,推薦「你可能也喜歡」的思維演算祕密。Tom Vanderbilt, 2017.04.18。https://bit.ly/2ECx7SO
2.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Yuval Noah Harari, 2017.01。https://goo.gl/Dsz1bg(購書請點我)
Latest posts by Jack CHiu (see all)
- ﹝電子報﹞競爭者的性格與川普當選|FIRE生活提案→手羽先通信 - 2024-11-18
- ﹝電子報﹞ 放慢腳步是必要的 - 2024-11-04
- ﹝電子報﹞ 紀錄的一點想法 - 2024-10-28
看完這篇文章,幫自己拍拍手👏,也請幫我5下拍手👏👏👏👏👏支持我繼續寫下去,謝謝你耶!然後,我其實很好聊的,你可以直接IG私訊@jackskyhigh和我聊聊!或email:jack@jackskyhigh.com
💡想要即時收到更多我的文章嗎?
每周一早上 08:30 ,我會發一封《我的FIRE生活提案》的電子報~內容是我所閱讀、FIRE實驗、生產力與FIRE財務自由有關的內容(偶爾稍微插播一些跟家庭親子生活、運動訓練)。
強烈建議在按下訂閱之前,我建議花5分鐘先來我的訂閱註冊頁,了解為什麼我會開始經營部落格和發電子報,確認是你想要看的內容,再按下訂閱。
如果你有朋友也需要FIRE提早退休的建議,請分享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