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競爭者的性格與川普當選|FIRE生活提案→手羽先通信 - 2024-11-18
- ﹝電子報﹞ 放慢腳步是必要的 - 2024-11-04
- ﹝電子報﹞ 紀錄的一點想法 - 2024-10-28
想要規律的運動說來容易,實際上超級困難。因為自己總是有惰性,運動還要看心情。對於平常要上班的我來說,有時下班已經疲累了,要換上跑鞋去運動,真的會懶惰。加上我又特別不愛去健身房,喜歡在戶外運動的人,就更難。
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嘗試了一些方法,讓自己儘量能夠規劃的養成運動習慣。
很多人都說,一個簡單的習慣要養成需要21天持續不間斷的做。比較複雜的習慣(或是說需要意志力),像是運動、飲食習慣,則需要66天(據說是倫敦大學研究或心理學研究)。
這66天經歷四個階段之後,可以養成運動的習慣了。
Day 1-10:審視內心,告訴自己要持續。
第一個10天是最困難的,必須告訴自己堅持下去。
Day 11-40:告訴全世界,我持續下去。
第11天開始,催眠自己堅持已經不夠了,必須催眠認識你的所有人。
Day 41-66:當心重返壞習慣的潛在誘因
經歷了一個多月,自己也挺過去了,要當心那些會讓自己中斷紀錄,重拾壞習慣的因子,例如:聚會、節日等。
Day 67:獎勵自己
經歷66天,該獎勵自己維持了運動習慣,放個假或是吃個大餐慶祝吧!
運動習慣的養成,可以從下列五件事開始嘗試:
設定健身鬧鐘
我都是使用手機做日常生活的管理工具,所以我覺得用手機設定健身鬧鐘(Workout clock)是一個很有用的方式,不論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我自己覺得體能訓練或是健身不需要什麼儀式感之類,就是時間到,開始練,就這麼簡單。
當然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設定,一開始可以一週三次。到習慣之後,可以嘗試一週五天。健身鬧鐘可以依自己的生活模式設定,我自己都會設在下班後,晚上8點開始1個小時的訓練。
訓練的項目可以自己先準備好,或是用各種健身app幫助自己啟發訓練項目。
Crossfit混合訓練
我通常會混合無氧和有氧的運動,有時候是慢跑或是簡單的居家徒手訓練。
有氧運動:跑步10公里、游泳1公里、划船10公里、馬拉松。
無氧運動:100公尺衝刺、200公尺衝刺、400公尺衝刺、打籃球、排球、棒球。
CrossFit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力竭,兼顧效率和效能的訓練方式。回想過去划船隊訓練都是一天有氧訓練、一天重訓,有時候還會加入敏捷和協調性訓練。如果我們僅靠有氧或是無氧運動,其實是無法擁有強健的體能。
混合有氧和無氧的訓練,可以達到更快的訓練成效。但注要,CrossFit的訓練課表都不適合剛開始健身訓練的初階新手,因為蠻容易受傷的。
改變飲食習慣
養成運動習慣之後,飲食習慣也必須改變,訓練跟飲食息息相關,因為運動訓練自己除了身材上的變化,就是健康狀態的感受。當你一直維持訓練的節奏,身體狀態會從健康變成強健。
少吃油炸、多吃喝食物而非食品,少吃零嘴、零食、低糖、低醣飲食。飲食方面,盡量吃食物,不吃加工食品是個關鍵。
**食物方面,醣類減少,盡量吃蔬果,水果一定要吃,要補充維生素。**蔬果盡量多吃各種顏色的蔬菜,例如青椒、花椰菜、茄子、番茄、高麗菜、紫菜、海帶之類的。
另外,真的嘴饞,可以買堅果來吃,排便會非常順暢喔!
在社群網站分享
找伴一起運動是持續運動,,最強的後盾,但大部分要找到好朋友天天一起運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訓練過程。如果是IG善用hashtag,可以吸引到跟你一起訓練的網友或是朋友。
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好朋友、另一半跟自己一起動。養成運動習慣,一起設定健身鬧鐘。在社群上分享健身過程,可以把訓練的過程做成Vlog,強迫自己不間斷地訓練。當你累積那麼多影片,你不會想要中斷下去,也會逼自己繼續練下去。
適合自己的運動
簡單來說,運動有分成自己可以玩,跟必須和別人一起玩。我自己大多都是自己訓練,我自己大多是居家徒手訓練、跑步訓練。偶爾去登山,飛傘,但那是屬於休閒運動。一般日常可以做的運動,還有游泳、騎腳踏車、健身房重量訓練等。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把自己當成選手一樣訓練,設定目標。固定一段時間參加比賽,持續的運動,把自己當作業餘選手,也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總結
我主要的運動時間都是下班後,也是精疲力盡的狀態逼自己運動。有時候如果不小心加班,就會錯過訓練時間,或是昨晚沒睡好、懶惰,就不想動了。生活中總是有不少突發事件,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行程規劃。比如我自己規劃晚上八點開始訓練,但因為下班時間較晚,就無法訓練了。那麽我就放過自己,做比較簡單的訓練。如仰臥起坐、深蹲和伏地挺身,維持最低的訓練量。
養成訓練習慣的五種方式,是我覺得可以嘗試進行的方式,我偶爾也會放棄,但多年來能夠維持一定訓練的程度,各位可以嘗試實驗看看。
- ﹝電子報﹞競爭者的性格與川普當選|FIRE生活提案→手羽先通信 - 2024-11-18
- ﹝電子報﹞ 放慢腳步是必要的 - 2024-11-04
- ﹝電子報﹞ 紀錄的一點想法 - 2024-10-28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分享,任何關於訓練與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等相關內容,請諮詢專業醫師與合格運動訓練、體能教練。本網站之文字、數據、資料與服務僅供參考,讀者應獨立判斷,審慎自我健康評估並自負風險,特此聲明作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謝謝你耐心看完文章,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分享或用IG🆔 jackskyhigh 私訊我聊聊
💡喜歡我的內容,請分享到你的社群。
👏給自己一個掌聲,看完這篇文章,也請幫我5下拍手👏👏👏👏👏 這可以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你耶!
💡💡💡你也可以成為讚賞公民訂閱支持我的寫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