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 的人都做錯!用 Notion打造第二個大腦PARA 的高效 LifeOS系統 - 2025-02-12
- 從手機電腦到雲端:3步驟完成數位整理! - 2025-02-04
- 我早知道有多好的生活中100件小事 - 2025-01-13
上班族都相當忙碌,回e-mail、接電話、開會已經是標準配備,寫企劃、作帳、報價、結案、寫code、畫流程圖、工程圖、數據分析等…複雜工作,更花腦力,我們被競爭逼著,必須同時進行多重任務(Multi-task)。
工作量大,時間有限,常常到了下班才發現:「今天怎麼好像什麼也沒做好」……同樣的進度又拖到隔天……長久以來,最重要的任務都沒做完,只得到身心俱疲。
關於多重任務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是對造成身體的損害,:
“1.微軟研究院(Mircosoft research)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嘗試一次專注於一個以上的優先事項,會讓生產率下降多達40%,這在認知上相當於熬夜。
2.惠普公司( Hewlet-IPackard)的研究發現,被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打斷的員工,智商會降低十分以上―這是吸食大麻影響的兩倍。”
另外,每一次工作被打斷要多久才能回復的研究結果是25分鐘。
“根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教授Gloria Mark和Humboldt University,Institute of Psychology的教授Daniela Gudith 和 Ulrich Klocke研究發現,企業職員在日常工作中平均每3分05秒就會被打斷一次,雖然有82%被打斷的工作,會在同一天完成,但需要23分鐘左右的時間重新進入原來的任務。
*註1:Fast Company的KERMIT PATTISON訪談加州大學教授Gloria Mark。
註2:The Cost of Interrupted Work: More Speed and Stress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去看這篇研究內容”
有趣的是工作在打斷後,我們會花的時間和沒有被打斷大致上沒有什麼差別,但是我們會為了把被中斷的進度趕回來,感受大更大的壓力和沮喪。
上述多項的研究都顯示,一次進行多重任務,除了會變笨、生產力低落,還有壓力更大。我們應該要避免多重任務的情況發生
我自己是透過下面的三種方法,減少同時多重任務的情況發生,進而提升專注力與生產力:
保持桌面和電腦桌面整齊
當你想要改變時,整理自己的空間是最重要的第一件事。
工作空間和學習的桌面,唯有乾淨整齊有足夠的空間,自己的思緒才不會混亂。整理乾淨整齊的環境有助於我們專注,空間適當的留白是很重要的。
當然某些人就是可以在一片雜亂的環境中,維持高生產力。但畢竟是少數,對於多數人來說,我們都需要一個夠大的空間來工作或學習。
雜物越多、電腦桌面的檔案越多,就更容易讓我們分心,不經意的就去上網了。
整理電腦桌面和檔案,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頭痛的事情,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電腦老師告訴我們該如何整理自己的檔案、還有檔案命名的規則。
整理房間的方式很多,就不在此多介紹。反而整理電腦檔案,比較少人探討。
根據我多年在工作使用Windows系統的經驗,透過的六個基礎方法來管理檔案和電腦系統,增加效率:
- 資料夾分類:資料夾善用「數字」+「關鍵字」命名,這樣的方式,可以把比較常使用的檔案數字最小,越少使用則數字越大。例如:「00廠商資料」(很常用)、「01行政表格」(第二常用)、「09交接資料」(很少用)。
- 檔案命名規則:建立檔案的年月日+關鍵字or+數量,這樣命名的好處是可以很整齊的依照時間排序,因為中文檔名的排序,總是讓人難以理解,所以建立好命名規則,很輕鬆就能列出使用過的檔案,採購/使用的數量等,不必再打開檔案了解。
- 建立捷徑:完成1步驟,現在依照資料夾分類來歸檔專案,再把專案建立捷徑到桌面。如此一來打開電腦,就會提醒自己進行中的專案是什麼。
- 減少瀏覽器的分頁:一次專注瀏覽一個網頁,看完再關掉分頁。
- 每週整理一次電腦桌面:將檔案依照分類好好歸檔,或是修改命名不好或是重新排列使用頻率較高的分類資料夾。
- 建立通訊錄:不論是Outlook或Mac系統,只要有建立通訊錄的習慣,可以節省每一次發信尋找聯絡人的時間。
通常看一個上班族工作有沒有效率,看桌面整不整齊,特別是電腦桌面,就知道他工作效率高或低。因為花時間在找資料和花時間在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兩者有天攘之別。
善用早晨/晚上的1個小時
每天早上剛進辦公室的第一個小時都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要準備進入工作狀態,通常這段時間是最少會被打擾的時間。
早上的第一個小時,大腦思緒清楚,適合用來處理比較複雜的任務。例如:設計、規劃、思考、閱讀、創作、寫程式、記帳、解題、數據分析等,可以用來:
- 列出待辦清單:寫下今天要完成的三件事
- 檢視工作進度:快速檢視每項工作的進度,思考如何解決進度落後的問題。
- 確認好優先事項:就打開檔案,思考該如何有效率的執行。
在第一個小時之後,大家甦醒了,就會找彼此溝通或是詢問一些事項,此時比較容易被打斷。
第一個小時若沒有確認今天要完成什麼重要的優先事項,就會在不斷被打擾中渡過一天的時間。
下班前的最後一個小時,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下班,也是比較少被打擾的時刻,因為大家都在準備做收工操,要馬上下班了。
下班前,我們可以:
- 檢視今天完成多少內容。
- 列出明日待辦事項。
- 檢查email信箱,回覆信件。
- 整理桌面檔案,保持工作空間整齊。
善用每個人使用時間的特性,可以幫助自己大幅領先他人,有比較好的生產力。
大腦其實是不適合「多重任務處理(multitasking)」例如:一邊講電話,一邊做簡報。因為大腦必需不停的切換,會讓大腦處理的效能低落。因此,專注一次做一件事情,工作效率和效能會比較好。
一次專注一件事
現代社會工作的常態,不論是什麼行業,同時間進行多項專案、一次服務多位客人,已是業界常態。
我們當然不能拒絕工作上的多重的專案,也不能拒絕每一位前來消費的客人。
我們唯有減少自己的被干擾的時間和機會。 想要讓自己進入心流(flow)狀態*註3,排除工作上的干擾是必須的。
為此,當你認真要開始專注於一個優先事項時,若是用電腦就把所有其他的視窗,包含瀏覽器、通訊軟體、Outlook、Slack、Trello等軟體全部通通關閉,只留下一個你要進行優先事項任務的視窗。
一次專注做好一件事的15分鐘內,不論受到任何干擾,除非是別人打電話、走到你旁邊找你之外,你都不能分心。
專注的時候,不能做的事情:
- 收email。
- 開瀏覽器搜尋。
- 閱讀未讀訊息
- 打開手機
- 看即時股票
任何會讓自己分心的事,在這15分鐘內,都必須暫停。
萬一,有電話響起、有人走過來找你,除非是需要時間思考和討論的任務,這時可以暫時中斷了原本的思緒,解決他的問題,和找你的人說話。
中斷的思緒,只要思緒不是經歷過於複雜的事情,被打斷會讓自己產生一些精神壓力,要把剛剛被打斷的時間追回來,反而生產力會比平常還要好。
一次專注一個優先事項最主要目的是讓自己減少干擾,干擾少了就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進入心流狀態後,自己感覺時間似乎停止了,但實際時間會過得非常快速。自己原本解不開的東西或是問題,都會豁然開朗。
唯有少數人是可以同時專注兩件優先事項,又能夠進入心流狀態,我想不論是不是天才,想要多工進行任務,必需先訓練自己的專注力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才有辦法完成多工任務又能兼顧品質。
總結
多重任務並非罪大惡極,出生於2000年(民國89年)的年輕族群,其實蠻多優秀的青年已經適應多重任務。在多工的情況下,還是可以保持一定的專注力。
或許是年輕族群專屬的特殊能力,不過對於需要長時間專注、創作的任務,例如寫作、剪輯影片等創意類型工作,可能就不太適合同時多重任務。
掌握大腦專注力最高的時間,安排工作,避免讓大腦疲勞的環境,專注一件事,是比較好的方法。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你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註1:Worker, Interrupted: The Cost of Task Switching, Fast Company, 2008,07.28.
*註2:The Cost of Interrupted Work: More Speed and Stress, Gloria Mark, Daniela Gudith and Ulrich Klocke
*註3: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rnihalyi)及他 的「心流」(flow)理論當你全神貫注、深深地沉浸在工作中,時間彷彿靜止 了,你的心境會處在喜樂中,而且契克森米哈賴說:「你整個人投入其中,這時你的技能也發揮到極致」。
- 90% 的人都做錯!用 Notion打造第二個大腦PARA 的高效 LifeOS系統 - 2025-02-12
- 從手機電腦到雲端:3步驟完成數位整理! - 2025-02-04
- 我早知道有多好的生活中100件小事 - 2025-01-13
看完這篇文章,幫自己拍拍手👏,也請幫我5下拍手👏👏👏👏👏支持我繼續寫下去,謝謝你耶!然後,我其實很好聊的,你可以直接IG私訊@jackskyhigh和我聊聊!或email:jack@jackskyhigh.com
希望讀完後你還喜歡我的拙作,如果你也有相關經驗或問題,歡迎點擊表單回覆,和我分享。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我創作途中的emo,歡迎先來我的訂閱註冊頁,看看後再確認是你想要看的內容,再按下訂閱。
如果你有朋友,跟你有一樣的問題,請分享給他。這樣他就不用google或問GPT惹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