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心得】馬拉松一個名為堅持的運動

Jack CHiu
追蹤我
 
2015年我首次參加台北馬拉松半馬成績是2:03:46,只練習幾次就去跑了。當時我的體能還是維持著不錯,所以可以感覺到身體狀況不錯,不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當時很囂張的沒什麼練習就有不錯成績的臉。
 
2016年我第一次參加全馬成績是5:29:01。我仰賴著過去累積的體能,只有練習10次10公里,就跑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成績實際上很不好,我跑到30公里之後,大腿就爆了,沒辦法再跑,後面10多公里是抽筋和休息交替勉勉強強完成。
2017年我參加渣打馬拉松成績退步2:09:57。我開始感到自己大腿肌力不如過去強健了,所以成績下滑。
2018年我再次報名臺北馬成績又退步到2:18:27。我感覺到自己已經沒有過去身為運動員體能恢復的優勢了,練跑除了讓成績進步,讓自己體能變好,最主要是為自己而跑,有更好的體能狀態,才能完成更多的戶外運動冒險。
跑馬拉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縝密的規劃和訓練,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另外,跑馬,讓我有更多的感觸。
本篇分享三個關於跑馬拉松的心得:

為什麼是馬拉松?

運動項目這麼多種,訓練方式更多。從高中參加校隊後,密集的訓練後,漸漸成為一名運動員,從此感受到成為運動員的好處。

  1. 體力充沛,不容易疲累
  2. 可以輕易嘗試各種運動,不會受傷
  3. 不容易感冒生病,精神狀態好。

曾經是運動員的經驗,不論工作多忙碌,還是希望維持自己是運動員的狀態。回想起過去的訓練,一開始就是「跑步」。
跑步可謂是人類最輕鬆自在的運動項目,而且隨時隨地就可以跑。跑步也有運動之母的說法,只要自己跑步姿勢正確,有良好的跑姿(良好的跑姿才能避免膝蓋受傷),想跑到幾歲都沒問題。
跑姿正確的情況下,大腿是跑步中最常使用的肌群。大腿也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二個心臟,大腿肌力強健,可以減輕心臟負擔。
跑步可以正確訓練大腿的肌肉,若你跑步完隔天大腿沒有痠痛,那就是跑姿不正確,請洽跑步教練。跑步還有訓練協調性,跟自己對話,馬拉松因為長距離,可以燃燒脂肪。
提到燃燒脂肪,就要提到ATP的概念(參閱:減脂🐖太多其實母湯!!)。每小時跑步約6-10公里就開始燃燒脂肪,所以跑馬拉松的運動員,很少有多餘的脂肪,都變成非常精瘦的身材。
若不想成為過瘦的身材,可以先透過跑步把體能練好,再開始訓練自己的速耐力和爆發力,逐步讓自己成為一名健壯的運動員。
 

維持有氧運動的好處

維持有氧運動,除了單純的讓身體健康外,我覺得最特別就是可以訓練自己下面三個能力:

  1. 規律作息
  2. 訓練耐性
  3. 專注力

當自己很常態進行有氧運動的訓練,隨之而來就會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畢竟沒有誰可以前一天沒睡好,隔天可以跑完20公里的跑步訓練或是10公里的游泳。例如:一周跑量40 km時,每個禮拜至少有4天就必須去跑10公里,這就必須要好好規劃時間,不論是訓練時間和休息時間,都很重要,因此睡眠時間會變得規律,早睡早起。
 
有氧運動因為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反而可以培養耐性,我覺得這是最棒的好處。有氧運動需要長時間且重複,老實說毫無樂趣可言,因為要一個人重複1個小時一樣的動作,還要維持一樣的速度,是須要有耐性的,沒有耐性的人或是耐性不好的人是無法接受跑步這件事情。
 
大多數人耐性越來越差,速成速效已經成為現代人追求的東西。一堆保健食品廣告,不斷強調透過吃就可以減少肌肉流失、骨質流失,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些廣告出現,是因為每個人都追求速成速效又輕鬆。
不用感受跑步的痛苦,又能夠取得一樣的成效,何樂不為?每個人越是追求輕鬆地達成目的,反而凸顯出努力能得到的效益,不是輕易能被超越的,特別是跑步這件事。
專注力是長時間有氧運動最不可或缺的,跑步來說,必須專注控制自己的呼吸,兩吸兩吐或兩吸一吐的方式,控制自己的速度和步伐。看似簡單的控制呼吸和步伐,卻要全神貫注讓自己思緒淨空,才不會疲累或速度下滑。
 

跑馬拉松的過程

2016年是我的初馬,但我沒有太多的訓練時間,但報名的當下,就想測試自己的極限。畢竟聽過太多跑完全馬的人,說著這一輩子一定要完成一次全馬的事,就特別想感受這個痛苦的過程。

當天有點太陽,但不算熱。

10公里,我用5分40秒的速度跑著,想說這樣應該沒有問題,也這樣跑完了10公里,狀態還OK,大腿的狀況還算正常。

15公里開始,身體感到有點疲累,不過想著後面還有20多公里,就在放慢一點速度,讓身體自己回復一下能量。我維持著6分出頭跑速,就這樣跑到了20公里,此時稍微有些疲累,但是大腿的狀況還算可以,想說為了完賽,再降低跑速至6分15~30秒

20公里開始就一直補充能量和吃嗨啾軟糖,但可能身體沒有這麼長時間的消耗能量,補給的狀態沒有想像中的理想,大腿的肌肉都開始跟我抗議,告訴我:「停下來吧!」

25公里開始,大腿稍微有點抽筋的感覺,從上一個補給站吃了很多香蕉,但似乎還沒有很快轉換能量倒大腿的肌肉。所以,再次放慢速度,等待身體儲藏的能量,逐漸補充到肌肉提供動能。大約是7分速,完成了30公里,這個時候大腿已經不像是自己的了,隨時都有要抽筋的感覺。

30公里開始,抽筋一次。只好停下來拉筋,看著時間才剛過3小時多,距離關門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想說不管多慢,還是慢慢跑起來,此時已經不管成績了,大腿已經爆炸了,隨時都是要抽筋的狀態,好不好容易撐過35公里,卻還有7公里。雖然已經跑完這麼長的距離,心裡想著剩下的距離很短,但大腿已經抽筋到不行,只能稍微慢慢步行。但還是不行,只能持續拉筋,讓大腿休息比較好。此時距離關門時間還有1小時。

40公里開始,已經是最後的最後了,前面差不多是用跑400米抽筋,然後拉筋休息,再跑400米的過程跑到40公里。最後的2公里,還要穿過空氣超差的地下道下坡後,接著就是長上坡等著我。這個時候,抽筋已經抽到沒啥知覺了,就讓他抽吧!

最後400米,已經聽到終點的歡呼聲了。所有參加全馬的跑者,在這最後一刻已經快到終點了,不管有沒有抽筋,都要跑起來,最後一刻總不能讓人看見是用走路的狀態。都最後400米了,我也不管已經在抽筋的大腿了。

開始一跛一跛地跑,直到衝過終點線,5:29:01距離關門時間只差59秒,跑的時間過久,腳底板和脛骨都痠痛到不行。

最後,通過終點,我才真正感受到:「原來跑馬拉松是這個痛苦的一件事啊!」

總結

馬拉松真的只有累積,沒有奇跡。

跑步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跑,推進距離,慢慢的把42.195公里跑完。靠的其實不是調節呼吸,而是自己對身體能量的分配。馬拉松是一場賽事,是自己對自己的賽事,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能有多少能量。

本心得文獻給每一位跑完馬拉松或想跑馬松,卻沒有理由開始的朋友,也向每一位完成自己全馬的跑者們致敬。訓練是唯一的路,沒有訓練好,貿然開始挑戰馬拉松,是越級打怪,就算能完賽也只是勉強過關。

未來我會不會再次報名全馬?答案是

不過我不會在沒有訓練就去跑了,至少也要有策略去執行,不要讓自己在30公里時,就爆掉了。希望未來全馬會跑進4小時內,我是如此相信自己並且以此為目標努力中,也希望每一位跑者也能完成自己的目標。

Jack CHiu
追蹤我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分享,任何關於訓練與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等相關內容,請諮詢專業醫師與合格運動訓練、體能教練。本網站之文字、數據、資料與服務僅供參考,讀者應獨立判斷,審慎自我健康評估並自負風險,特此聲明作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謝謝你耐心看完文章,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分享或用IG🆔 jackskyhigh 私訊我聊聊

💡喜歡我的內容,請分享到你的社群。 
👏給自己一個掌聲,看完這篇文章,也請幫我5下拍手👏👏👏👏👏 這可以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謝謝你耶!
💡💡💡你也可以成為讚賞公民訂閱支持我的寫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