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第7堂課 儀式感

Jack CHiu
追蹤我

Photo by John Forson on Unsplash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村上春樹

平常的生活沒有任何的起伏,就會漸漸過於平淡。世界上不論國家、人種、族群都會過著自己特有的節日,西方聖誕節、華人農曆新年、愛爾蘭人國慶日的聖派翠克節、日本女兒節、泰國潑水節、巴西嘉年華會、西班牙奔牛節等。

世界各地的人都用特別的儀式在那一天去慶祝、狂歡,有了儀式感生活就會多了很多不同的色彩。

一個儀式,就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漸漸把每一天過的很將就,感覺每一天都差不多,每個人都想不起上個月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昨天的中餐好不好吃,都想不起來。

當自己慢慢的被生活關起來,漸漸過的索然無味,我們也忘記何時開始,不好好打理自己,不好好讓自己過的更好。

極簡主義者應該是講究生活品味的人,儀式感是講究生活品味的感覺。講究生活品味的極簡主義者,在生活、工作、休閒方面,都會過得十分愜意又輕鬆。

簡單的事情能做到極致。壽司師傅小野二郎

我想和諸君們聊聊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

儀式感在不同的情境、目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1. 每天早晨的一杯咖啡,工作環境的佈置或準備。
  2. 每天通勤路上的閱讀
  3. 程式設計師沈浸在coding的世界
  4. 情侶、夫妻間特別慶祝的日子
  5. 小說家每天堅持寫作5000字的習慣

每個人都用不同的儀式感,過著講究的生活。懂得品味生活的人,若少了儀式感,可能會感到生活平淡無奇。

生產力強大的職人們,專注於每日的工作目標的同時摻入儀式感調味,在被時間沖刷的工作中,開始多了各種不同的味道。儀式感雖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儀式感可分為工作中的「匠人儀式感」和日常生活中的「品味儀式感」:

「匠人儀式感」也可稱為「職人儀式感」,對堅持之事每日必做的儀式感。讓自己每日不斷的累積成果和可以持續劃掉的待辦清單。原本感覺不可能的任務目標,現在也能做更進一步的規劃,不在遙不可及。

 「品味的儀式感」,拒絕平淡生活對生活講究品味的儀式感,盡量可以讓自己生活過的繽紛有色彩。例如:端午節一定要買粽子,元宵節要吃湯圓跟提燈籠,中秋節吃月餅,聖誕節要有聖誕樹跟交換禮物等各種生活中的儀式感。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儀式感,極簡生活讓自己可以更專注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匠人儀式感

匠人儀式感是一種講究,如頂尖壽司師傅對食材、壽司刀的要求、程式設計師對程式碼簡潔的堅持、作家對文字創作持續精進與調整、設計師對美感的堅持等。各種職人的講究,也是一種儀式感。

鈴木一郎(MLB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日本球員)站上打擊區時,會做的準備動作「右手拿著球棒向上畫一個圓,拱起球棒,指向中外野,最後在輕拉一下手臂的袖子」,鈴木一郎自己創造打擊的儀式感,為的是找到完美打擊的靈感,看似重複的機械動作,能幫助打者進入準備完美揮棒的狀態。

現在鈴木一郎已經退休了,我們也無法在大聯盟看到他的打擊,但他建立的「一郎障礙」和「匠人的精神」,都深刻在棒球史上留下一個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能做到這種程度,來自於鈴木一朗堅持每天練球的儀式,還有他是一個非常講究的人。

每個把工作與興趣結合的人,例如作家、職業運動員、運動教練,他們都有個共通點-生活十分規律。遵守自己的儀式感,跟每日工作目標一樣,每天都持續堅持慢慢的就會找到生活的重心,也不會在無所適從。

品味的儀式感

今年元宵節時,我在家裡附近的河堤步道夜跑,剛好碰見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提著燈籠散步。當時,我很感動地看著這個畫面。回想自己有多久沒有在元宵節吃湯圓,提燈籠了。長大後,在忙碌的生活,已經漸漸忘記元宵節就該吃湯圓提燈籠的節慶感,這種帶有品味生活的儀式感,我卻早已拋之腦後了。

沒有慶祝節慶的生活方式,就算是富翁,生活過的有多奢華,也會感到無味。節慶的儀式感,看似對生活沒有幫助,但在內心裡,會得到很特別的生活,感受那當下過節的氣氛,是屬於人類特有的文化儀式,不論是白皮膚、黃種人還是黑人,都有著自己種族或地區文化的節慶。

去年聖誕節,我特地買了一棵聖誕樹和我女友兩人興高采烈去書局買了各種佈置聖誕節的飾品,好好佈置聖誕樹,這種生活的儀式感,是我過去不曾有過的,聖誕節也深深烙印的心中。

過去慶祝聖誕節的方式,都是吃大餐,然後回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回憶。當時自己還感覺大家越來越沒有注重過節,沒什麼過節的感覺。

三種不同類型品味的儀式感

  1. 個人生活的儀式感

    想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建立儀式感,其實只要把雜亂的房間整理乾淨,在桌上點個芬香蠟燭,放點輕鬆的音樂,買一個自己愛吃的食物或是一杯咖啡,在家裡享用那屬於自己獨特的儀式感。

  2. 婚姻戀愛生活的儀式感

    熱戀中的情侶、新婚的夫妻,會用心過好每一個節日,時間久了,就會漸漸忙碌於生活之中,而忘記去過各種兩人重要時刻、節日,甚至是規劃一起參與的戶外活動、旅遊,兩人之間的儀式感,是對兩人關係很重要的調味。

  3. 家庭生活的儀式感

特別的節日萬聖節、聖誕節、愚人節、兒童節,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時刻,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運動會、表演、比賽,這些重要的時刻或節日,不用心過或一一錯過,對小孩子而言,就感覺無聊,會漸漸疏遠。

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閒聊,早安、晚安,吃點心、水果等,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生活儀式感,。

總結

儀式感是對自己生活中的重視、認真專注過生活的態度。

對職人、匠人來說儀式感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工作、公司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尊重。

最後,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因工作關係,認識一位長期在日本工作的朋友,他前往日本工作前,是在台北天母日僑學校當體育老師,當時他上班大多都是穿著運動服裝,直接到學校教課,也不覺得奇怪會反常,畢竟他是體育老師。

當時有一位日本人前輩也是體育老師,卻總是穿著正式西裝到學校,教體育課時,才會換成運動服裝。放學後,又換回西裝走出學校大門,日復一日。

他當時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前輩要這麼麻煩?體育老師穿運動服到學校教課,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

在某次和前輩聚餐時,他就問了前輩:「為什麼老是穿正式西裝來學校後,再換體育服,不麻煩嗎?」

前輩喝了一口啤酒後,淡淡地說:「我也感覺很麻煩,但我這麼做是對這份工作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對學校的尊重。一個職人,不論是不是體育老師,都該有一個職人的樣子。」

那次之後,我朋友也開始穿著西裝到學校再換體育服了,這是日本人對儀式感專注的態度。

儀式感是一個人對生活的認真程度,儀式感是一個人對品味是否講究。懂得崇向生活美學的人,總是過得很輕鬆愜意,人們越來越喜歡在Ikea買家具,把家裡布置成美學生活家的感覺,在餐桌上放一束花,用特別的餐具用餐,買蠟燭台在家裡吃燭光晚餐,為的是讓生活過得更有儀式感

目前我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後已經習慣著每天寫作、運動、閱讀,從每日工作法的任務感,逐漸轉換成儀式感。有人曾說,做什麼工作完全不領薪水或是低薪,也願意一直做下去,那麼那份工作就是志業,那麼我已經正在做著無薪的志業

那麼你呢?你的志業是什麼? 

Jack CHiu
追蹤我

看完這篇文章,幫自己拍拍手👏,也請幫我5下拍手👏👏👏👏👏支持我繼續寫下去,謝謝你耶!然後,我其實很好聊的,你可以直接IG私訊@jackskyhigh和我聊聊!或email:jack@jackskyhigh.com

💡想要即時收到更多我的文章嗎?

每周一早上 08:30 ,我會發一封《我的FIRE生活提案》的電子報~內容是我所閱讀、FIRE實驗、生產力與FIRE財務自由有關的內容(偶爾稍微插播一些跟家庭親子生活、運動訓練)。

強烈建議在按下訂閱之前,我建議花5分鐘先來我的訂閱註冊頁,了解為什麼我會開始經營部落格和發電子報,確認是你想要看的內容,再按下訂閱

如果你有朋友也需要FIRE提早退休的建議,請分享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