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man in gray polo shirt and blue denim jeans standing on grocery store
Jack CHiu
追蹤我

稀缺性(Scarcity)指的是當資源少於需求的時候,就會產生稀缺。平常口罩是大俗貨,供過於求,沒有迫切需求,所以沒有稀缺性。因為疫情爆發後,產生大量需求,一瞬間全球需求大增,所以產生了稀缺性。

“稀缺源自於需求,需求則來自於人性。”

物質稀缺來自於恐慌,其他的物質稀缺,如衛生紙之亂、泡麵搶購、漲價前開車去排隊加油(註1)等不理性的行為,都是源自於人們心理產生資源稀缺的感覺。

稀缺有好有壞和很多種類,稀缺可以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的任務,但也可能讓自己進入隧道視野(簡譯:管窺,tunnel view),進而影響自己的判斷力。讓自己避免陷入稀缺陷阱,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註1:汽油漲價,開車排隊一個小時等加油,一公升漲1塊,2000cc的汽車加滿油50公升,等於排隊一小時省50塊,卻浪費了1小時的時間。

本文想跟你分享的是:

稀缺的優缺點和類型

物質的稀缺沒有心理稀缺可怕。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停留在需要的心理狀態。

比如說,每位大學生都有經歷過期末報告或專題論文要繳交,從開始撰寫到繳交日,約16~30周的時間。但每位學生,都想著截稿日還很遠就先放著。最後在截稿日的前一天,才發現明天就是截稿日了。因此,在有限的時間下,每位大學生可以發揮超強大的專注力,在最後一天完成論文。(如下圖)

圖片來源:TED 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

在時間的壓力下(時間的稀缺),我們突然擁有超強的效率,當然繳交出來的論文很常是胡謅的狗屁不通論文。

稀缺是一把雙面刃,有優缺點,列舉稀缺的優點和類型:

  • 時間稀缺-更容易專注
  • 金錢稀缺-更懂得使用錢
  • 空間稀缺-更懂得利用空間
  • 食物稀缺-懂得如何生存
  • 知識稀缺-懂得如何求知
  • 社交稀缺-懂得如何珍惜友誼

稀缺的各類型缺點:

  • 時間稀缺-過度專注,會忽略更多(隧道視野)
  • 金錢稀缺-貧窮只會想到如何善用100元,很少會想辦法創造更多收入
  • 空間稀缺-懂得利用空間,卻想要擁有更多物質
  • 食物稀缺-懂得生存後,卻不敢踏出舒適圈。
  • 知識稀缺-懂得求知,卻少了思考和判斷。
  • 社交稀缺-懂得交朋友,卻不懂自己獨處

上述是各種類型稀缺的優缺點,讓我想起《快思慢想》的作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曾提出的大腦兩個系統-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的大腦-快思:自動化、毫不費力、不受自主控制、長期練習變成自動化、專家具備的能力、廣泛的語言和文化知識。

系統二的大腦-慢想:刻意運用專注力、費力、可以改變系統一的運作、自我監控、擁有最後決定權、遇到未知可善用和引導注意力。

可惜不論是快思,還是慢想的大腦,兩者都會被稀缺所影響。

飛行傘運動員常發生的憾事
開始玩飛行傘後,我很常在起飛場等候好的氣流和風出現,基本上不好的風只有起飛跟降落,就不會想開傘起飛。所以會有很多時間在場邊閒聊等風。
當風一好的時候,飛行員、傘友們就會一哄而上,準備起飛。結果反而常常發生意外,因為飛行員最重要的裝備-套袋的腿帶沒有確保勾好,就在起飛出去的那一刻,從套袋滑落直接摔下山涯…。 因為飛行員當時的專注力,都被好氣流所吸引,大腦已被難得的好氣流(稀缺)占滿,忽略了很簡單的扣好腿帶檢查的動作。”

自己無法察覺陷入稀缺

我們很難察覺自己的狀態是「稀缺」,還是游刃「有餘」。
貧窮的人整天忙著應付各種開支賬戶時常是空的,甚至還要借款過生活;上班族整天忙著應付各種工作和會議,沒有任何休閒的時間陪家人或享受生活。窮人缺少金錢,上班族缺少時間。兩者就像沒有病識感的憂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心理已經生病(陷入稀缺狀態)了。

稀缺讓自己只能專注在眼前最緊急的任務,最緊急的帳單,卻無法察覺如何切斷稀缺的源頭。例如:貧窮的人常常因為收入不穩定,造成繳不出信用卡債、房租、無法償還借款、也繳不出小孩子的營養午餐、學費等,很常以債養債陷入惡性循環。

稀缺的心理狀態,容易讓我們衝動被控制(無節制的消費),容易產生壞習慣上癮(忙碌靠吃舒壓),自制力下降。

若是忙碌的時間稀缺,可以透過子彈筆記,寫下長期的規劃,讓自己抽離忙碌狀態;若覺得生活空間壅擠,可以開始減少對物質的依賴,不需要使用的東西少了,空間自然就出現了,也不用一直思考如何收納,就不會感覺居住空間壅擠。

適時的抽開自己稀缺的心理狀態,便能更全面的思考如何解決現狀,做長遠規劃。

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曾說:「我每天早上都會對著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會想去做我今天要去做的事嗎?』,每當我心裡的答案是『不』時,我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改變了。」

無論自己的心理狀態是不是稀缺,都該學習一個避免陷入稀缺的方法-讓自己游刃「有餘」。

學習創造自己的「有餘」

“減少選擇,讓自己專注”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總是一件黑色高領長袖搭配牛仔褲,出席蘋果發表會或各種場合;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伯格(Mark Zuckerberg)也是老穿著同一件T-shirt和牛仔褲,他們的衣櫥有好幾件一樣的衣服。

他們為了減少選擇只穿一樣的衣服,讓自己專注在思考公司的重大決策,讓大腦騰出「有餘」的思考空間,增加大腦的頻寬,不再浪費時間和腦力,來思考該穿什麼。

我們不用做到「無選擇」那麼極致,但可以用同樣的角度思考,如何創造自己金錢、投資、工作和知識上的「有餘」。

金錢有餘

我的「財商」告訴我,在進行投資前要先準備三個月的緊急預備金,才能拿來投資。從2020年2月開始疫情造成各行各業的停擺至今已經將超過三個月,原來規劃的三個月緊急預備金,已經不足以應付。很多被放無薪假,甚至被裁員的人,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應付眼前緊急的帳單。

假想自己若再次面對這個情況,緊急預備金應該提高到12個月,若每個月支出為台幣3萬元,緊急預備金最多就要準備36萬,才能感到「金錢有餘」。

投資有餘 

疫情讓股市不斷破底、熔斷。這次經驗後,我告訴自己應該另外準備跟持有部位相同的現金,等待低點入場,才不會有逢低無現金可買的囧境(投資資金的稀缺)。若現在手頭有現金,也不要一次買完,可以分批入場買一點。

我覺得與其不斷研究如何預測下一次金融危機,倒不如思考如何增加手中的籌碼,仔細選擇值得投資的公司,等待金融危機發生,適時逢低買進。

工作有餘

工作忙碌,總是應付眼前的各種會議和任務,忙得要死。先檢視自己電腦桌面、辦公桌面,是不是無比的雜亂,是不是花很多時間在找文件、檔案、信件和瀏灠對話紀錄。可以參考《極簡工作的方法》,讓自己有效率地「工作有餘」。

若非上班族,請找出每天重複的浪費行為有哪些(精進技能的不算),記錄下來,思考如何減少重複又浪費的行為。

知識有餘
創造知識「有餘」,透過「主動學習並且公開分享知識」,可以動手寫文章經營部落格(我就是這樣)、拍影片錄podcast錄起來(我也可能會這樣),哪怕自己說錯、寫錯,都有人會糾正你,你被糾正也等於在學習。

最重要就是,不要拒絕跨領域學習,就像一名好的飛行員,必須懂流體力學、氣象學、全球定位系統、訓練危機反應能力、地球科學、學習使用新裝備等跨領域的學習。

有餘」讓自己準備充分,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不讓自己的大腦和時間陷入稀缺,進入隧道視野(Tunnel view)應付眼前的任務,而缺少退一步思考。「有餘」也能讓大腦騰出「工作記憶」,不會陷入「頻寬不足」(註2)的現象。

註2:正常的大腦擁有4個工作記憶,當大腦貧倦時,就會只剩下2個,憂鬱症的患者就只剩下1個,因此常會忘東忘西,想了解更多請看《精準用腦》。

總結

進入總結前,先介紹兩個心理學實驗

“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關於心理帳戶的知名實驗顯示人們通常會依據價格比例中做行為決策。如果家電打折前的原價是一百美元,打五折的優惠價就值得特地走一趟去買。但是如果原價是一千美元,打95折就沒必要為了省五十元而走一趟。

塞德希爾·穆萊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 艾爾德·沙爾菲(Eldar Shafir)和克莉絲朵·霍爾(Crystal Hall)也做了類似的實驗(註3),但同樣50美元,窮人會售價1000美元折價50美元,而跑這一趟的比例達87%。“

對於窮人來說,只要能省錢,不管多少錢都該跑這一趟,因為財務上的稀缺

在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我才知道自己是處於長期「稀缺」的狀態,儘管有做很多「緩衝」和增加「大腦頻寬」的措施,但沒有嚴格遵守自己的原則,而陷入稀缺的陷阱中。

分享我個人創造金錢「有餘」(緩衝)的方法,用不同銀行帳戶,來做收入和支出的緩衝,並規定自己用於非相關帳戶的支出,之後必須存回去:

  • 保險專用帳戶:收入來自於保險銷售相關,只能用於支出保費。
  • 飛行傘戶外專用:跟飛行傘有關的收入,只能用於裝備相關支出。
  • 旅遊專用帳戶:每月存旅遊金,只能用於旅遊相關支出。
  • 買房專用帳戶:每月存買房金,只能用於未來買房的支出。
  • 投資專用帳戶:主要用於股票投資,這邊只能存不能提。

不同帳戶概念應該是財務上的「有餘」(應該很多人也是這樣做)。然而,我卻沒有嚴格遵守必須馬上存回去的原則,導致自己每個月從不同帳戶的借款增加,疲於補足帳戶。雖然,並非真正的稀缺,但也未感到「有餘」。

我在「時間」和「體能」同樣嚴重稀缺,目前也開始制定一些「緩衝」計畫,試著創造時間體能上的「有餘」,有空再寫文章和各位分享自我實驗的結果。

希望閱讀《極簡生活第十四堂課》後,你也能夠避免掉入稀缺的陷阱,讓自己能夠好好生活和極簡生活。

註3:出自於《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Jack CHiu
追蹤我

看完這篇文章,幫自己拍拍手👏,也請幫我5下拍手👏👏👏👏👏支持我繼續寫下去,謝謝你耶!然後,我其實很好聊的,你可以直接IG私訊@jackskyhigh和我聊聊!或email:jack@jackskyhigh.com

💡想要即時收到更多我的文章嗎?

每周一早上 08:30 ,我會發一封《我的FIRE生活提案》的電子報~內容是我所閱讀、FIRE實驗、生產力與FIRE財務自由有關的內容(偶爾稍微插播一些跟家庭親子生活、運動訓練)。

強烈建議在按下訂閱之前,我建議花5分鐘先來我的訂閱註冊頁,了解為什麼我會開始經營部落格和發電子報,確認是你想要看的內容,再按下訂閱

如果你有朋友也需要FIRE提早退休的建議,請分享給他。